【評論】
福建泉州,一座向海而生、因海而美的城市,正在吸引更多目光。這座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城市,在宋元時期被譽為“東方第一大港”,無數東西方商船日夜往來,留下了引人向往的繁華圖景。如今,“文化拾遺 魅力泉州”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即將在這里開展,帶領網友一起感受海上絲路傳來的不息濤聲。
作為聯合國認定的“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”,泉州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入選我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這里是世遺之城、奮斗之城、國潮之城、煙火之城,世遺文化、海洋文化、華僑文化在海洋文明的激蕩中一脈共生、多元交融。
海洋文明浸潤,見證了千年古城的歷史印記。泉州素有“海濱鄒魯”“文獻之邦”的美譽,自唐代開始,泉州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,宋元時還是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。貿易的繁盛,不僅給泉州帶來多元文化的空前融合,也促進地方教育的蓬勃發(fā)展,使其成為東南文教之典范。同時,泉州還發(fā)展出多項世界級非遺項目、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省市級非遺項目,成為國內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。
海洋文化滋養(yǎng),積蓄著城市發(fā)展的未來力量。2023年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10周年。據泉州海關統計,2023年1至9月,泉州對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進出口1206.5億元,占泉州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6.5%。泉州與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,成為泉州開放型經濟新亮點。
“蒼官影里三洲路,漲海聲中萬國商”。這是北宋時期李邴筆下,泉州向海而生的商業(yè)全球化盛景。改革開放以來,泉州以海為路,借力全球資源,不斷海納百川、飛速發(fā)展,大步邁向“海絲名城、智造強市、品質泉州”,這也是生發(fā)于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的奮進力量。
歷史長河奔流千年,海上絲綢之路回響不絕。近年來,福建不斷加強對海上絲路文化、文物的傳承與保護,2021年7月,泉州市以“泉州: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”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通過海洋與世界深度連接,泉州不斷賡續(xù)著“海絲”情緣,商貿交流與文化旅游日益熱絡,古老的海上絲路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縱觀泉州,星羅棋布的22個世遺點貫穿著豐富的海洋文化遺產。一組來自泉州市文旅局的數據顯示,近十年來,泉州先后組織200多個文化團組共3000多人前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交流,邀請5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、170個團隊、2600多人來泉交流。泉州因中華民族悠久的海洋文明而生,又如同海洋文明的秉性,走出一條多元、開放的發(fā)展之路。
今天,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,人類交往的世界性、開放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、更廣泛,各國文化上的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、更緊密。作為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(qū)”,海洋文明既是泉州的資源優(yōu)勢,亦是泉州的歷史使命。更加深入地拓展海洋文明發(fā)展路徑,挖掘海洋文化、發(fā)展海洋經濟、講好海洋故事,共享“海絲”建設成果,定將為泉州進一步擦亮“海絲”文化品牌、賦能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更為主動、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定力信心。
兩千多年前,面對浩瀚的海洋,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,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,開啟人類文明交融新時代。如今,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泉州,正進一步擁抱海洋、向海而興,鑄就新時代的海洋文明,向世界展示更為多彩的泉州魅力。
“何以中國,向海泉州”,在新的起點上,讓我們一同感受“一帶一路”背景下千年古城的絲路記憶,探尋文化遺產里的泉州故事、中國故事,一起書寫千年古港的“海絲”新篇章。(光明網特約評論員 章建威)
熱線電話:0551-62620110
舉報電話:0551-64376913
舉報郵箱:3598612204@qq.com